经济型酒店人才储备不足

时间:2009-05-11来源:中国酒店管理协会网 作者:佚名
  

近几年,经济型酒店在中国迅速发展,但目前的人才状况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经济型酒店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正在成为业内关注的一大课题。

    现状

    高校的经济型酒店专业培养相对滞后,培养定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就加强了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但是都是为高星级酒店“量身定做”的,对于经济型酒店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教学方案、理论研究和师资方面还亟待完善。另一方面,学校的人才培养至少需要2—4年的时间,而目前经济型酒店的扩张规模呈指数增长,于是就在源头上造成经济型酒店的人才相对短缺。

    星级酒店职业经理人对经济型酒店缺乏足够的了解。为了满足高速扩张的人才需要,经济型酒店四处“挖角”,高星级酒店的职业经理人自然是第一选择,但两者虽然同属于酒店服务业,但是在经营模式、营销推广、战略决策、盈利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缺乏对经济型酒店的了解,一个成功的星级酒店职业经理人不一定就是一个成功的经济型酒店经理人。

    新人的培养和人才储备比较欠缺。经济型酒店的突出特点就是“经济”,必须降低运营成本,以增强竞争力。然而,新人培养和人才储备都是高成本的投入,而且是一个长期的策略,不能立竿见影。项目拓展的不确定性、饭店行业高流动性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够完善,都给经济型饭店人才培养、储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缺乏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相对于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组织结构简单,结构层次少,员工配比一般在1∶0.3———1∶0.4之间,这就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基础服务人员,都要是“多面手”,但现实却缺乏这种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建议

    学校加强经济型酒店人才的系统培养。大中专院校应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完善经济型酒店管理的学科设置,分层次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此外,对于经济型酒店这样的服务行业,基于理论学习的实践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荐学生到企业基层实习锻炼。

    实现引进人才的良好“对接”,制定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星级酒店引进的专业人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综合能力比较强,一般引进后会予以重任。作为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最关键的工作就是使这批人才尽快了解经济型酒店的特点,熟悉经济型酒店业务,尽快融入新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对于很多从其他行业引进的管理人才,他们同样是发展经济型酒店所必需的,且多数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内经验非常丰富,这部分人才更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吸引和留住人才一直是酒店服务行业的难题,经济型酒店相对更难留住人才,因此制定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完善薪酬制度,提供公平、有竞争力的晋升制度,就显得更为重要。

    完善“管理培训生”人才培养机制,储备新生力量。人才储备是适应未来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长期人才战略,而人才储备的最佳人选就是应届酒店管理学院或酒店工作岗位中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管理培训生制度是酒店行业快速培训人才的通行做法之一。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市场发展的需要,每年有计划地从应届毕业生和年轻的从业者中挑选优秀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教育,并提供一些“见习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助理”等岗位,丰富其实践经验。在经过1年或1年半的综合培养之后,一般可以按期晋升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如家快捷为例,2005年如家招收并向各酒店输出了第一批旅游饭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通过6个月的严格训练,这些新人已经被培训成为合格的酒店值班经理。

    加强对基层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标准化培养。“经济”并不意味着服务质量的折扣,服务质量和房间价格一样都是消费者考虑的关键因素。经济型酒店精简的组织结构对所有员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岗多职、一专多能已经成为员工的必备素质。酒店的员工特别是基层服务人员更需要接受严格的培训,从仪容仪表到专业技能,都要做到整齐统一,使客人在任何一家分店都可以享受到相同质量的标准化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基础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经济型酒店的特殊需要,也可以从中培养和提拔人才

------分隔线----------------------------